台印青農實習
目的
為提升印尼青農農業技術與管理知能,擬透過於我國農場技術實習,讓印尼青農瞭解我國農村文化與改善印尼青農素質,促進臺灣印尼青農交流,並可適度補充我國農場人力。
服務範圍
實習人員(印尼)條件
實習農場申請條件
申請流程
申請流程說明:
有意願之實習農場→農業改良場→成立審查小組(農委會、農業改良場、縣市政府、縣市農會、專家學者等)→農場審查→農場名單由農委會轉交印尼農業部進行媒合→印尼農業部遴選合適實習人員來臺→來台後接受農業改良場短期課程→農委會將條件合適實習人員媒合至農場,縣市農會協助介接印尼實習人→農、林、漁、牧場實習場域。
農場應遵守事項
印尼國情介紹
屬熱帶性氣候,由於季風而分為乾、濕兩季,平地年雨量介1,780-3,175毫米;濕度一般而言相當高,平均約 80%80%;年溫差小,雅加達日均溫介於26至30℃。
印尼憲法保障人民有信仰自由,回教並非國教:境內回教徒約占全國人口之86.1%,基督徒約5.7%,天主教徒約3.3%,印度教徒約占1.8%(峇里島居民多信奉印度教及佛教徒約占1%)。
印尼幅員廣大,全國分三個時區,即印尼西部時區、中部時區及東部時區。其中部時區與台灣時區同,峇里島即在此一時區內,首都雅加達位於印尼西部時區, 時區較台灣晚一小時。
由台灣桃園機場起飛,到達雅加達蘇卡諾國際機場約5個小時、泗水國際機場約5個小時15分。飛機若為大型(747-400)則可各減 30 分鐘。
印尼穆斯林文化介紹
穆斯林的飲食均受到教義的規範,最為一般人所熟知的便是不吃豬肉、不能飲酒,因此豬肉的加工食品像是火腿、香腸等,以及使用了豬油或用豬油油炸的食品都被禁止。此外,沒有依照伊斯蘭屠宰方式的肉品,即使是牛、雞、羊肉也不能食用。
伊斯蘭教在服飾方面的基本原則是順乎自然,不追求豪華,講究簡樸、潔淨、美觀。男性衣著的基本規則是至少遮蓋從肚臍到膝蓋,也就是身體中間的這一部分,對女性的衣服遮蓋部分則要求較多,只能露出面孔、手。不論男女,半透明的布料和裁剪緊身的衣褲也不許可。
穆斯林每天必須禮拜五次,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朝向聖地麥加的天房(克爾白)所在的方向禮拜。在禮拜之前必須先局部清潔身體,包括臉、手、腳,也就是所謂「小淨」。除了每日的禮拜外,周五的「主麻日」則是每週一次的聚集禮拜日,穆斯林有義務要在這天前往清真寺禮拜。
除了慣用右手吃喝飲食外,穆斯林通常與人握手、拿取或傳遞東西也都是習慣使用右手,因此一般人在與穆斯林交往應對時,也要使用右手回應。此外,穆斯林會避免與家人、親戚以外的異性握手。
常見Q&A
Q1:印尼實習人員來臺語言不通,如何學習?
A1:農委會要求來臺實習學員條件之一為:「具備日常生活基本中文溝通能力」;另實習人員來臺前,將由印尼官方辦理行前課程,其課程內容將包含實習內容、農產業概況、基礎中文、臺灣文化及社會風俗等,確保學員具備基本中文溝通能力。
Q2:印尼實習人員跟農場相處不融洽、適應不良或配合度差,常產生摩擦,該如何因應?
A2:實習農場應以開放角度面對不同國家文化,將學員視為朋友對待,若印尼學員於農場實習一段時間後,因個人因素或客觀因素經常產生摩擦,甚至導致不能繼續完成實習,農場可向轄內縣(市)政府或縣(市)農會通報,由農會協調媒合轉派至其他農場,情節嚴重者將終止計畫送回印尼。
Q3:若來農場的實習人員失聯,該如何處理?
A3:負責指導實習人員之農場,應負責管理及處理其來臺生活可能存在各項困難,妥善安排實習人員的飲食、住宿及管理等生活照顧管理事項,故於申請實習人員前應審慎評估自身狀況;另本會將提供本計畫聯絡窗口資訊,若發生實習人員無故離開失聯狀況,應於第一時間回報相關單位。
Q4:實習人員的住宿是誰負責?有什麼特別要注意的事項?
A4:實習農場應提供住宿,其環境地點須保障學員安全,注重整潔與衛生,另為尊重印尼宗教文化,建議提供專用祈禱室;宿舍應設置合乎規定之廁所、盥洗設備,並建議提供淨身用的盥洗設備。
Q5:實習人員的飲食是誰負責?有什麼特別要注意的事項?
A5:實習人員應自行負擔伙食費用,實習農場可自行選擇是否提供伙食,農場提供伙食者,應尊重學員意願及宗教禁忌,確保伙食之衛生、足夠且等價;農場未提供伙食者,應確保實習人員有足夠能力取得伙食,另實習農場應提供合乎飲用標準之飲用水,且有實習人員易懂之文字或標示,以資識別。
聯絡窗口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蔡先生 08-7746775
附件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