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台印青農實習

台印青農實習

目的

為提升印尼青農農業技術與管理知能,擬透過於我國農場技術實習,讓印尼青農瞭解我國農村文化與改善印尼青農素質,促進臺灣印尼青農交流,並可適度補充我國農場人力。

資訊圖像化-目的

服務範圍

  • 農、林、漁、牧業等有意願傳授相關生產、經營技術者。
  • 已開放引進外籍勞工之漁業、箱網養殖等及正在審查的乳牛飼育業,為本計畫排除對象。

實習人員(印尼)條件

  • 年齡在18至36歲間。
  • 至少為高中學歷。
  • 在印尼至少有一年實際耕作經驗。
  • 身體狀況良好能完成實習(具體檢報告)。
  • 具基本中文溝通能力。
  • 於印尼接受行前課程 ,包括:計畫內容、農產業概況、基礎中文、臺灣文化及社會風俗。
  • 在臺學習期間12個月,通過改良場年度考試者可申請延展,最多不超過24個月 。

實習農場申請條件

  • 依農場登記規則取得農場登記證之農場或領有相關事業許可證之農業生產合作社、合作農場、種苗場、畜牧場、禽畜種原生產場所。
  • 依農業產銷班設立暨輔導辦法完成登記之農業產銷班。
  • 本會小地主大專業農政策輔導之大專業農。
  • 上魚塭養殖登記證之經營或作業場所。
  • 經本會完成專案輔導之青年農民。

申請流程

台印青農實習

申請流程說明:

有意願之實習農場→農業改良場→成立審查小組(農委會、農業改良場、縣市政府、縣市農會、專家學者等)→農場審查→農場名單由農委會轉交印尼農業部進行媒合→印尼農業部遴選合適實習人員來臺→來台後接受農業改良場短期課程→農委會將條件合適實習人員媒合至農場,縣市農會協助介接印尼實習人→農、林、漁、牧場實習場域。

農場應遵守事項

  • 農場指導時數每日不超過 8 小時、每周不超過 40 小時, 農場與實習人員達成協議情形下,可延長實習時數或假日實習,每日實習時間不得超過 12 小時 ,並不得從事農業生產以外之實習課程。
  • 農場應按月提供實習學員生活津貼 不低於 25,000 元 月 及住宿場所 住宿費每月 退 3,000 元 )),延長實習時數或假日實習,農場應支付額外津貼 150 元 小時 。
  • 須為實習人員投保新台幣 300 萬元意外及傷害 醫療保險 。
  • 實習農場因實習期滿、天然災害、疫病或其他情事,經本會同意者,得終止本計畫之實習,其實習學員得經由本會轉介至其他農場實習。

印尼國情介紹

  • 氣候

屬熱帶性氣候,由於季風而分為乾、濕兩季,平地年雨量介1,780-3,175毫米;濕度一般而言相當高,平均約 80%80%;年溫差小,雅加達日均溫介於26至30℃。

 

  • 宗教

印尼憲法保障人民有信仰自由,回教並非國教:境內回教徒約占全國人口之86.1%,基督徒約5.7%,天主教徒約3.3%,印度教徒約占1.8%(峇里島居民多信奉印度教及佛教徒約占1%)。

 

  • 時差

印尼幅員廣大,全國分三個時區,即印尼西部時區、中部時區及東部時區。其中部時區與台灣時區同,峇里島即在此一時區內,首都雅加達位於印尼西部時區, 時區較台灣晚一小時。

 

  • 飛行距離

由台灣桃園機場起飛,到達雅加達蘇卡諾國際機場約5個小時、泗水國際機場約5個小時15分。飛機若為大型(747-400)則可各減 30 分鐘。

印尼穆斯林文化介紹

  • 飲食

穆斯林的飲食均受到教義的規範,最為一般人所熟知的便是不吃豬肉、不能飲酒,因此豬肉的加工食品像是火腿、香腸等,以及使用了豬油或用豬油油炸的食品都被禁止。此外,沒有依照伊斯蘭屠宰方式的肉品,即使是牛、雞、羊肉也不能食用。

 

  • 服裝

伊斯蘭教在服飾方面的基本原則是順乎自然,不追求豪華,講究簡樸、潔淨、美觀。男性衣著的基本規則是至少遮蓋從肚臍到膝蓋,也就是身體中間的這一部分,對女性的衣服遮蓋部分則要求較多,只能露出面孔、手。不論男女,半透明的布料和裁剪緊身的衣褲也不許可。

 

  • 禮拜

穆斯林每天必須禮拜五次,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朝向聖地麥加的天房(克爾白)所在的方向禮拜。在禮拜之前必須先局部清潔身體,包括臉、手、腳,也就是所謂「小淨」。除了每日的禮拜外,周五的「主麻日」則是每週一次的聚集禮拜日,穆斯林有義務要在這天前往清真寺禮拜。

 

  • 習慣

除了慣用右手吃喝飲食外,穆斯林通常與人握手、拿取或傳遞東西也都是習慣使用右手,因此一般人在與穆斯林交往應對時,也要使用右手回應。此外,穆斯林會避免與家人、親戚以外的異性握手。

常見Q&A

Q1:印尼實習人員來臺語言不通,如何學習?

A1:農委會要求來臺實習學員條件之一為:「具備日常生活基本中文溝通能力」;另實習人員來臺前,將由印尼官方辦理行前課程,其課程內容將包含實習內容、農產業概況、基礎中文、臺灣文化及社會風俗等,確保學員具備基本中文溝通能力。

Q2:印尼實習人員跟農場相處不融洽、適應不良或配合度差,常產生摩擦,該如何因應?

A2:實習農場應以開放角度面對不同國家文化,將學員視為朋友對待,若印尼學員於農場實習一段時間後,因個人因素或客觀因素經常產生摩擦,甚至導致不能繼續完成實習,農場可向轄內縣(市)政府或縣(市)農會通報,由農會協調媒合轉派至其他農場,情節嚴重者將終止計畫送回印尼。

Q3:若來農場的實習人員失聯,該如何處理?

A3:負責指導實習人員之農場,應負責管理及處理其來臺生活可能存在各項困難,妥善安排實習人員的飲食、住宿及管理等生活照顧管理事項,故於申請實習人員前應審慎評估自身狀況;另本會將提供本計畫聯絡窗口資訊,若發生實習人員無故離開失聯狀況,應於第一時間回報相關單位。

Q4:實習人員的住宿是誰負責?有什麼特別要注意的事項?

A4:實習農場應提供住宿,其環境地點須保障學員安全,注重整潔與衛生,另為尊重印尼宗教文化,建議提供專用祈禱室;宿舍應設置合乎規定之廁所、盥洗設備,並建議提供淨身用的盥洗設備。

Q5:實習人員的飲食是誰負責?有什麼特別要注意的事項?

A5:實習人員應自行負擔伙食費用,實習農場可自行選擇是否提供伙食,農場提供伙食者,應尊重學員意願及宗教禁忌,確保伙食之衛生、足夠且等價;農場未提供伙食者,應確保實習人員有足夠能力取得伙食,另實習農場應提供合乎飲用標準之飲用水,且有實習人員易懂之文字或標示,以資識別。

聯絡窗口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蔡先生 08-7746775

附件檔案

更新日期:112-2-20
展開
Top高通通公仔